地    址:黑山縣龐河產業區中山路2-2號
收 費 大 廳:0416-5556821
詳情介紹

詳情介紹

副標題

淺談標桿企業的漏控經驗和做法

79
發表時間:2020-10-19 15:45

淺談標桿企業的漏控經驗和做法

左峰1,張俊杰1

1 太原供水管網檢測有限公司,太原;1北京沃爾斯特新技術有限公司,北京)

隨著漏控工作的深入開展,水務行業涌現出一批漏控標桿企業,而這些標桿企業的漏控經驗和做法,值得行業學習和借鑒。不管是從觀念上、行動上,還是算法上,精細化管理上都對行業漏控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就標桿企業的漏控經驗和做法與大家一起探討和分析。

1、與標桿企業的差距

說實話,與標桿企業的差距,不是簡單一個簡單漏控指標的差距,而是思想觀念和行為上的差距或說是精細化管理上差距。因此,要想找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與與標桿企業接軌,跟上標桿企業的步伐,就得從學習標桿企業做法、算法以及體系建設上入手,才能縮小與標桿企業的差距。

1.1思想觀念上差距

思路決定了出路,行動決定了結果。漏控工作更是如此。不僅要從思想上、觀念上、認知能力上高度重視漏控工作,還要從行動上積極探索和實踐。知行合一才是漏控工作的關鍵。漏損是什么?漏損是效益,更是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的綜合體現。漏控的核心不是指標上差距,而是思想上、認知上的差距,所以說漏控降的不單單是漏損,而思想上的差距。只要把心思用在真抓實干上,漏控工作才會見效。

1.2企業文化差距

企業文化是復雜的價值觀體系,簡單的講,就是一個企業崇尚什么、鼓勵什么、摒棄什么、拒絕什么。其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更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任何一個標桿企業成功都得益于企業文化支撐。對于水務行業而言,在體制束縛,制度受限的情況,企業文化就顯得更為的重要和關鍵。凡是企業文化做到的好的水務,其漏控工作氛圍、態度、精神面貌、學習能力等都會很好,執行力高、扯皮內耗的現象就會很少。

1.3做法上的差距

從漏損構成可以得知,漏損包括“漏、損、用、偷、浪費”五大部分,任何一部分都會影響到漏損率的變化。因此,只從五個層面入手,才能把漏損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盡管方向明確了,但從哪里入手,卻成了問題。究其根源,在于缺少著力點,目標和方向,這是當前很多水務公司面臨的難題。做法上的差距主要體現在:

?缺少頂層設計、統籌規劃

?缺少著力點

?缺少激勵措施

?缺少有效監督

?缺少健全的體系

由此可見,做法上的差距決定了漏控的結果和成效。只有形成閉環管理體系,才能科學、有序的推進漏控工作。

1.4算法差距

與標桿企業相比,絕大數企業在漏損率計算上還存在諸多的問題。不會算不是簡單算的問題,而是精細化管理的映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漏損率

盡管《城鎮供水管網漏損控制以及評定標準》明確了漏損率計算公式和算法,但仍有很多單位不會算。除此以外,對漏損率涉及4個修正值算法理解不透,不知道該如何修正。說實話,漏損工作開展幾十年,漏損率工作不會計算問題依然存在實在是不應該的。

?免費水量

由于免費水量涉及太多的種類,且每類算法和公式缺少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加上單位內部也未制定相應的規范和算法,使得很多免費水量不知道如何算,如何計量統計,甚至免費水量有多少種類都搞不清楚,何談算的問題。

總之,不會算的問題,不單是漏損率不會算的問題,還包括涉及漏損率計算其他水量算法問題;當然,還包括漏損率修正、區域漏損率計算等問題。

2、標桿企業的漏控經驗

從多年漏控實踐中發現:凡是漏控標桿企業,其無不在算法、做法、干法和精細化管理程度上高人一籌。因此,要讓漏損指標快速達標、跟上標桿企業的步伐,就要學會干、學會算。

會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懂和會,而是在智慧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算和干,這就要把“會放在“慧上,如此才能真正學會干、學會算。

微信圖片_網站用6.png

2.1精于算

學會算是指要參透標準、熟知規范、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漏損率算法,充分利用算法,科學、合理利用標準和算法計算漏損率。學會算不是瞎算、亂算、而是要在規范標準允許的條件下按照規則計算。

①.領會標準和算法

盡管《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以及評定標準》在行業中試行了很多年,但真正把標準中術語、算法、公式吃透的并不多,那些該算,那些不該算,甚至如何算漏損率,還有很多人還不知道。問題根源在于計算漏損率的部門,不懂業務、不熟悉標準,而熟悉標準、懂算法卻不參與計算。這就是為什么有些漏損率算不清楚的根本原因。

另外,就是單位缺少統一的規范和標準,對涉及非計量免費水量不會算、懶得算,導致免費水量臺賬、數據缺失嚴重,使得統計部門難以獲得相對可靠、準確的免費水量數據和資料。

②.參透術語和名詞內涵

鑒于漏損率計算中涉及很多術語和名詞,一定要參透術語的內涵,掌握術語的精髓,不可簡單看術語字面的意思,這是解決會算的第一步。因為每一個術語可能包含著諸多內涵。例如:非計量免費水量包含那些涉及到生產運營的環節,誰來負責計量統計、誰來核定簽字確認、誰來跟蹤搜集和整理資料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不解決,免費水量種類就難梳理清楚。

③.規范算法

鑒于涉及生產經營、日常搶維涉及的免費水量名目很多,且每一種又缺少統一的算法和標準,各單位往往依據統計人員的認知、理解統計水量,這就導致了各單位對免費水量統計差距偏大。像水箱清洗水量、爆管搶修等等各水司都有自己的算法,算出的水量相差甚遠。這就使得漏損率指標發生了質的變化。因此,行業要盡快制定和統一各種免費水量的算法才是科學統計漏損的關鍵,才能真實體現各單位的漏損管理水平。

④.建立免費水量統一標準和規范,強化免費水量統計

免費水量統計,首先要把免費水量種類、類別梳理清楚,建立詳細的清單,同時根據用水性質,制定標準和規范,建立完善的計量統計制度以及算法和公式,并明確水量統計的主體部門,監督、測評部門等。只要健全和完善了免費水量統計制度和績效測評機制,才能保障免費水量統計工作落實到位,否則免費水量統計就是空話。

為了讓水務工作清楚了解非計量授權消費水量產生的途徑,下面將非計量授權用水量清單詳細數據如下

序號

類別

1

基礎工程(管道工程)

2

市政配合工程

3

用戶工程(官網、拆管拆表)

4

配合雨污分流

5

大小口徑閘門更換

6

管線維養

7

消防栓放水檢查

8

辦公自用

9

移改提項目

10

周期性戶表更換

11

死頭排污

12

增壓站水池沖洗

13

二次供水水箱沖洗

14

小區管網末梢沖洗

15

水表出戶改造

16

用戶內部供水設施試壓檢驗

17

用戶工程(掛表、包費制)

18

市政道路改造臨時用水

19

基建工程(擴建、報改等)

20

二次供水泵房建設

21

排氣閥損耗水量

22

職工宿舍/住房未計量的

23

河道治理(包干制或優惠制)

從上面清單看,免費非計量用水的情況實在太多?,F實工作,絕大數的免費水量均未統計,缺少計量,從而將這部分水量統計為漏損量。

⑤.健全閥門設施、改變搶維習慣

搶維觀念對快速止水、減少漏損極其的關鍵。但因閥門設施老化、失靈,老舊小區閥門缺失、但如何改變和提升搶維的觀念的呢?總結歸納起來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a.強化閥門巡檢、啟閉,保障閥門在良好狀態下運行;

b.健全老舊小區的閥門設施完善、減少??傞y、停泵作業維修;

c.協調好市政、物業和小區的居民的關系,提升搶維修的速度;

d.嚴管街、不讓開挖修復的街道,可采用非常規的搶修方案;

總之,要改變傳統思維方式,變被動為主動,把影響搶修的工作要前置,主動作為,獲得各部門的理解和認可,才能避免在搶修時工作受阻。

.非計量水量性質的轉換

隨著水務企業對漏損率的認識提高,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計量的重要性。像智能消火栓技術促使消防、綠化水量從免費不計量水量轉變為計量免費水量,使得免費非計量水量下降,免費計量水量上漲。

除此之外,如何把免費水量轉換為計費水量是重點。例如:將施工沖洗水量從免費非計量水量轉換為計費水量,這是一種正常轉換的方式;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通過當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把免費水量轉換為計費水量。諸如:一些城市出臺消火栓管理規定中,已經明確了每年每支消火栓最低的用水定額,并按照成本補償給水務企業。如此,性質從免費計量水量直接轉化為售水量,使得賬面漏損有所下降。

.免費水量比例

鑒于《城鎮供水管網漏損控制以及評定標準》中對免費用水量占比未作上限的設定,導致免費水量被濫用或被個別單位無限放大,從而使注冊水量變大,漏損率減少。事實上,這種情況是客觀存在。盡管標準中對免費水量上限比例未設定,免費水量成了漏損率指標達標的法寶,但要掌握一個度,必將真正把漏損降下來才是企業真實需要的,而不是為了應付驗收。

2.2善智干

產銷差控制工作涉及到生產運營的方方面面,具體應該怎么干才叫科學、合理、高效,這是降差工作的關鍵。學會干不是簡單的照搬,簡單的模仿,而是結合自己的管網現狀、基礎條件、人員素質和績效激勵機制,選擇適合自己企業的降差策略和道路,并創新發展。所謂的會干就是懂得把時間、效率、精準放在第一位,圍繞漏控核心問題科學合理的分解任務,把計劃、進度、監督、測評與任務緊密捆綁,激發工作的熱情。

①.查清問題根源

從漏損產生的途徑和根源來看,其構成是十分復雜的。既有管理問題,又技術問題,還有效率、時間等問題,具體是何種原因導致的漏損久高不下,唯一科學辦法就是開展水損診斷與評估。通過組織嚴密、自上而下,進行系統、全面的水損診斷與評估,才能真正搞清楚漏損構成,量化數據,使問題一目了然,找到漏損控制的方向和思路,思路清楚了、方向明確了,策略和措施才能得當,規劃才能合理,投資更有針對性。因此,查清漏損產生根源和途徑才能為對癥下藥,有的放矢的控制漏損奠定基礎。

微信圖片_網站用2.png

②.對癥下藥

漏控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既有管理問題,又有技術問題,還有資金、人才、政策等問題。任何單一的方法、一種模式是不可能包治百病的??茖W做法是根據漏損的真實原因,選擇適合的漏控方法和措施。就DMA分區計量來講,不是所有單位都要建,都必須建的,要看管網基礎條件適合不適合,具備不具備建設的條件。因此,只有結合自己的實際問題,對癥下藥的制定漏控策略,才能行之有效的控制漏損,盲目照搬、簡單復制都不可能把漏損問題給控制下來。

微信圖片_網站用5.jpg

③.輕重緩急、長短結合

漏控工作應按照輕重緩急、長短結合落實,千萬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分區計量與表具更換、檢漏,壓力優化等措施,應該按照先后次序,把見效快、投資少的項目或措施要先落實,把管網改造、分區計量、管網改造等周期長、資金一時難到位的作為長期計劃,逐年落實和改建?,F實工作中,往往不是按漏控需求落實計劃,而是根據領導的意愿排列先后計劃,導致很多工作與實際漏控目標脫離。這一點一定要標桿企業學習是如何做到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有序。

微信圖片_網站用4.png

④.任務分解、層層壓實責任

任務分解對漏控工作而言是很有講究的,不是傳統意義上任務分解。任務分解要掌握時間節點、進度、責任人、量化水量指標、測評指標,簽訂責任狀,層層把指標、任務壓實。同時,要認真研究任務指標的合理性,分析指標完成的路徑,預測可減少水量,以確保任務分解符合現實狀況。另外,根據指標、任務落實配套的資金、激勵機制,為任務分解、指標落實掃清障礙。

⑤.有效監督、測評

監督、測評是漏控工作壓實的關鍵措施和手段。即可以跟蹤、監督,又可以實時管控、調整策略、糾偏錯誤,時刻激勵士氣,解決思想上問題和難題,強化執行力,從而確保漏控工作持續的、高效的落實。監督、測評其實水務行業的難點和痛點,一直是水務行業短板。監督、測評的難點是缺少監督的依據、量化的指標和監督力度。如果不能把監督、測評工作落實,漏控工作很難推行下去。因此,要向標桿企業學習是如何把指標量化、如何把監督、測評工作推行下去的。

總之,會干關鍵在智慧,在實干、巧干,能夠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敢于直面對難點和痛點,敢于攻堅克難,而不是蠻干、盲目的干。

2.3體系健全高效,標準化作業

標桿企業體系健全、完善、且靈活、高效,漏控工作執行落實高效、快速。不管是崗位職責、規章制度、業務流程、績效激勵,包括表具管理、壓力優化、表務管理、檢漏搶修等等各種規范標準、作業指導書都十分的健全和完善,能夠把企業和員工利益、目標高度的契合和統一,這是標桿企業能夠可持續推進漏控工作的關鍵。實際上,體系建設一直都是水務行業的短板,難點和痛點。未來,從根本上解決漏損問題,還得從制度、流程、標準等管理上下功夫,才能把漏洞和缺陷堵上,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挖掘潛能。

微信圖片_網站用.png

3 、結論

總之,從標桿企業的漏控經驗和做法看,既要會干,還得會算,才能從思想上、行動上、算法上多管齊下,才能科學、有序、規范、合理的推進漏控工作,使得漏控工作走向正軌,邁向新臺階。與此同時,診斷與評估的基礎上,健全、優化各種規章制度、作業規范、業務流程、績效考核體系以滿足漏控工作的實際需求,和同步落實。


分享到: